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当前位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龙马奋进·新时代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9/02/21

    2019年1月27日下午,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的“龙马奋进·新时代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论坛”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举行。本次会议是中央财经大学70周年校庆活动之一。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中国海外控股集团、百度公司、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国诚坤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昆仑信托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企业法律实务专家以及《法制日报》等媒体人士出席会议。

    与会嘉宾高度肯定了中央财经大学在财经法治人才培养上的理念、定位和措施,就财经领域法治建设及企业发展方面对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财经领域法治人才的培养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对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在校期间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进一步理清了思路,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培养财经领域法治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教授致欢迎辞。他向与会专家汇报了中财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以及中财法学院在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做法。在回顾了学院发展历程以及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之后,尹飞教授指出,在“入主流”目标基本完成后,学院及时提出了“一流标准、财经特色”的发展目标,以及“坚持价值引领、立足中国实践、聚焦数字时代、着力风险防控”的基本发展路径。财经特色,不仅要体现在学科上,更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尹飞教授详细分析了财经领域法治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意义以及法治化的财经领域对法治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介绍了中财法学院致力于“具备现代法治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实务操作要领,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熟悉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实务运作的高层次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和行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依据。尹飞教授还对中财法学本科教育“更基础、更人文”的培养理念,“实践基地-实践导师-实践课程”的“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案例研习-模拟实训-规范化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作了介绍。

    在主题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财经领域法治建设以及企业发展对法治人才的需求与趋势,财经领域法治建设对法治人才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对法学院知识教学课程设置的要求,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对法科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中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路径与措施,财经领域法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中的其他重大问题等6个方面展开。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总法律顾问朱捷先生结合所在企业情况发言。北京市国资公司属于综合投资性企业,对法务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他结合企业的特点及对人才跨行业能力的需要,对法务人员能力素质提出六点要求:第一,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这是基本门槛;第二,强调协作能力,重视法治人才培养由“通”到“专”的转变;第三,加强对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第四,提高“再学习”能力;第五,良好的逻辑判断能力;第六,良好的管理能力。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部总经理慈正开先生就理想法务人员提出“四化”见解。他认为,理想的法务人员应该是“精法律”“通财税”“善沟通”的复合、外向型法律人才。“四化”包括:一是专业化:法务是基础,财经是特色;二是职业化:沟通和表达是第一生产力;三是特色化:商法平衡、收益平衡、风险平衡;四是视野国际化:语言能力及对法律文化差异的掌握。为此,他建议法学院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搭建三个平台:“中财法学院与校内相关院系合作的平台”“学习和实践部门合作的平台”“国内与海外合作的平台”;另一方面,进一步实现实务操作的具体化:开展案例教学与法律诊所、模拟法庭与仲裁常态化、辩论及演讲比赛常态化、优秀法律文书评选常态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培养模式订单化等。

     

     

    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曾铮女士对中财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表示肯定。结合自己法官、律师、企业法务等多方面工作经历,她提出几点建议。首先,中财法学院应利用好中央财经大学的平台,进一步加强法学院与其他学院,如金融、经济等学院的交流合作,让有金融业务的企业能够找到懂金融的法务,细化并强化财经法律人才培养的特色。其次,中财法学院应与其他高校法学院加强联系,提倡跨学校、跨学院选课等。再次,增加专门针对有法律功底的在职人员的高端培养课程、项目。培养计划既可以是带学位的,也可以是企业定向培养的形式,从而促进财经领域法治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与塑造。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部长於骁东先生认为,企业需要的法治人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会算账;第二,懂程序法并讲程序;第三,具备国际性品质;第四,懂合规业务;第五,懂“菲迪克条款”。在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重于具体的知识;第二,培养政策解读能力,这一点在房地产业体现的尤为明显;第三,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表明,同时具备法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法律人才,往往更加受到企业的关注和欢迎;第四,培养沟通协调能力,树立法务人员问题解决的思想定位。

     

     

    国家开发银行法规局副局长孟刚先生认为,中国法学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无所畏惧、自由创新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面对极速变化的社会现状,在培养优秀的法治人才方面,他建议:第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知识一直在变,但踏实努力地不断学习是始终不变的;第二,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时代感;第三,专家的培养和导师的指引至关重要,也是一个人的运气所在;第四,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机遇,培养具备全球化意识的人才;第五,结合时代背景,提升专业化水平,将专业化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发挥法治人才的最大价值。

     

     

    中国海外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于建忠先生认为,对于法科学生的要求及期望值不必过高,具备基本的学习、思考、研究能力并具备法学理论框架即可,日后的技能可在工作中逐渐完善。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他认为,具备协调和组织能力的高端法务人才是目前市场最紧缺、最需要的,其不仅要有操作能力,还要具备领导意识并掌握沟通的艺术。他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经验、实习经验。

     

     

    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审计部主任黄建国先生指出,虽然现在提倡全面发展的法治人才,但要让法律人做到各个领域都精通还是有些不切实际。在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不是提倡一味否定,而要取其精华,注重时代和培养模式的辩证关系。在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上,具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法学基本理论及为人处世之道即可,人才培养的过程要注重周期性和可行性,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财经领域法治人才的培养,他提出四点具体建议:第一,课程设计特色化;第二,教学内容时代化;第三,教学形式实战化;第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市场导向。多方面共同努力,法治人才培养才会收获更好的成效。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法律部副总经理王保军先生指出,财经法治人才培养首先要构建基本知识框架,注重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按照将来择业的发展方向武装自己。其次,发挥比较优势,培养专长。比如选择财经类课程或考相关资格证书等。不同的企业可能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同标准,有些会注重在校科研和论文发表情况,有的更注重实践能力,但无论如何要求,有自己的专长并形成一个闪光点必然是加分项。他希望学生们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加以强化,使之成为求职中的有力敲门砖。

     

     

    昆仑信托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经理马荣伟先生认为,在金融监管领域,法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金融领域的活跃及创新对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金融领域法治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根据自身体会,他认为基础能力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财经领域要有自身特色。另外,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主观能动性等方面也应尤为重视。在财经法治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他认为应注重基础、发扬特色,建议开设“谈判课程”,培养学生读懂报表的能力。

     

     

    华融华侨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郭卫华先生对法治人才提出六点素质上的要求和期待。他认为,法治人才第一要有独立的品格,有良好的独立判断能力,不与实践脱节,因此要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具备多元化素养,避免“书呆子”,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三,具备前沿眼光,具备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第四,知识掌握综合全面,了解法学、人文、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知识;第五,了解最新科技,紧跟时代潮流;第六,优秀的法律人才要走出课堂,开拓思维,注重实践。

     

     

    《法制日报》理论版主编蒋安杰女士进认为,大学更多的是培养一个人的职业信仰,法治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财经领域,还有很多内容是通用的。对于法治人才而言,情怀、信仰、素养至关重要,这是对法治人才培养时应着重关注的。同时,爱国情怀尤其不可忽视。

     

     

    国诚坤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楠先生结合其私募基金创业经历认为,对于法治人才的培养,第一要强化共性、尊重个性,多元化、跨国化教育十分重要;第二,注意不同阶段安排不同任务,本科生注重基础、硕士生注重专业、博士生注重研究;第三,就基金行业而言,薪酬和高要求往往成正比,其对法治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要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学历最好是硕士研究生且为民商、经济、金融等方向;懂得财务、金融等多方面知识,且有相关实习经历;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对软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首先要做到专业扎实,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具体实践操作上,鼓励大家“纵向就业”,开拓创业思维。为此,国诚坤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中财法学院建立了两个研究中心:金融法律风险研究中心、资产管理法治研究中心。它们可以作为专题平台,加强某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使得法治人才具备深度的法学思维。

     

     

    百度公司法务总经理谭俊先生提出对从业人员的几点建议。第一,要有正确的职业观:踏实。踏实工作而非好高骛远,这是众多企业尤为看重的。第二,保持不断学习,具备主动接触新事物的意识。第三,对基本的法学概念和行业常识有所了解。第四,加强案例分析能力,学会提炼总结,培养法律意识、行业意识等。

    就法治人才培养的建议,他认为,第一,可以建立社会行业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对于本科生而言,以专家讲座的方式扩宽视野,对于研究生而言,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建立实习基地,实行校外实践教育折抵学分的做法;第三,课程设计满足理论和实务需求等。他期待与中财法学院建立稳定的联系,愿意为优秀的法律人才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关于实习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谭俊总经理邀请百度法务部律师文丽媛女士现身说法。文丽媛女士结合自己从实习生转正的经历以及从学生思维到律师思维的转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第一,要学会学以致用,将扎实的法学基本功底与行业业务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第二,注重法律思维的培养,并在所在企业的特定领域有所深耕;第三,加强对优秀司法案例的学习、分析和总结,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把握最新行业的法律问题。综合而言,就互联网行业来说,最需要的法治人才就是要懂公司业务、懂行业知识的人才。她建议,在校生要“法学基础知识”和“行业问题积累”两手都要抓。

     

     

    会议最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吴韬教授作总结。他衷心感谢大家对中财法学院的关注与支持;学院会将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认真整理并尽快落实到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去;希望与各位专家加强交流与合作,戮力同心,为国家财经领域法治人才培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财经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林剑锋教授、教务处副处长聂建峰出席本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法学院副院长王克玉教授,副院长李伟副教授,民商法学教研室主任艾茜副教授,商法学教研室主任胡晓珂副教授,院长助理、经济法学教研室副主任郭维真副教授,院长助理、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室副主任于文豪副教授,院长助理、理论法学教研室副主任赵真副教授,法律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主任、诉讼法教研室主任刘君博副教授,办公室主任吴文国老师,院团委书记尹力沉老师等。

    (文、图/董玥 会务/吴美娟、郑磊茜、芦俊成、董玥、赵楠、王琪文、李明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