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由我院主办的宪法与人权文化节之 “宪法三人谈”主题沙龙在东区主教106教室如期举行,我院白斌副教授、赵真博士、郑玉双博士应邀开讲。我院党委副书记徐颖老师、法学院团总支书记尹力沉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活动伊始,郑玉双老师以幽默诙谐的开场白,并简单介绍了“宪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宪法”、“宪法的实际运用”等本次沙龙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首先,老师们就“宪法扩张主义”、“良性违宪”、“宪法空置”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通过赵真老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宪法是其他法律的依据,是效力的依据。赵真老师将“宪法扩张主义”这一生疏概念用熟悉的言语进行了充分阐述,使深奥的法律概念浅显易懂。白斌老师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比喻阐释了他对宪法的深厚情感“我强烈反对良性违宪,这是对规范精神的违背”。
随后,老师们从比较法的角度表达了对“宪法司法化”的看法。郑玉双老师从著名的“齐玉苓案”切入这个话题,赵真老师以美国的司法审查模式为原型,讲述了美国立法与司法间的微妙平衡,赵老师指出,在组织结构不同的中国,目前不存在宪法司法化。白斌老师强调目前人们所说的“宪法司法化”实则是宪法的司法运用,是司法机关在裁判案件时对宪法的援引,并进一步指出“宪法司法化”这个说法本身存在缺陷。老师们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宪法的认识与了解,更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丰富了同学们对域外法律和国家结构的认知。
关于“宪法的实际运用问题”,老师们认为,就宪法与道德困境的关系来说,我们应从个案中去衡量,不宜进行统一普遍的安排;就宪政的推行,应不断完善现有的宪法、制度并保障它们的有效实施;民主也是有界限的民主,全民公投并不适用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民主集中制才是最适合当今中国国情的组织活动原则。
在现场提问互动环节,老师们从“合法性与重要性的关系”出发,解读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政策内涵,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良性违宪”的遗留困惑。
本次座谈会以多学科视角,通过若干案例,讨论了宪法与公民生活、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关系,使同学们获益匪浅。老师们对宪法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宪法,深入了解宪法,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共创法治社会!
(图/柑丹央琦,文/邓镔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