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 李林: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对法学研究的要求

    发布时间:2013/04/10

        首先,衷心祝贺中财法学院在郭锋院长的领导下,过去五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作为中财法学院的客座教授,我以后更多关注、支持、参与咱们中财法学院的工作,更好的履行客座教授的职责,加强合作。

        现在我国的法学教育我用三个空前来概括一个是竞争空前惨烈,全国650多所法学院,每年毕业生30多万之众,法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不管是为了生存而竞争,还是为发展而竞争,还是为其他名、利竞争现在咱们中财法学院的论文发表在全国排在二十三四位了,这也是一种竞争体现出来的指标。竞争是个好事,但是也是一个难事,尤其是对我们的院长对我们的老师有很大的挑战。

    第二个空前就是压力空前。由竞争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这种压力从院长到老师都有分解为年终考核、评职称论文的发表数有多少资金有多少项目有多少获奖……当然压力更多的还有从国家层面上的压力法学毕业生现在连续几年在全国文科就业排名是倒数了,我在想是不是政法机关不需要法律人才,是不是我们的实务部门,比如说律所国企公司等等,还有其他跟法律部门不需要他们了?肯定不是的。我认为归根结底问题出在我们现在培养的法律人才供求关系不对应,社会上有大量的需求,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是我们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推向社会以后,律所认为你培养的学生来了不能办案,法院检察院认为这些学生还得学、还得练,一时半会还派不上用场,甚至思想激进一点还会给法院找麻烦等等所以各个方面反映出来的是对法学院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冷淡排斥,是一种不太接纳的消极的状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我们的法学教育,我们的法学教育应该怎么办?

    第三个空前就是我们的机遇空前”。刚才说的市场需求就是我们最大的机遇另外一方面十八大以后,包括12·4讲话以后,法学界、法律界都认为中国法治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的时代到来了甚至有人说法治的又一个春天来了这个话是不是准确我们还可以研究,但是我觉得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势面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更难得的机遇。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咱们的学生培养来讲,可能要求我们更多瞄准这个社会的需求,更多关注中国的现实,更多关注我们的法律实践!当然,西方的东西要学,西方的知识要掌握,我个人认为,西方的东西如果你要真想学的话起码花个五年、十年的时间,要去实践,去体验否则只是一些蜻蜓点水学习,可能学到最后,西方的是什么你说不清楚中国的是什么你也讲不明白,最后你自己什么也不是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中西贯通中外融合,但是要做到这一步是非常非常难的。对学生而言,如果两选其一,我想如果你们在国内发展更多的偏重中国的实务,如果想到国外去发展更多的关注国外的问题,否则的话弄了半天,既不是鬼子也不是中国人,是什么?你的知识结构就会很成问题,落不了地。

    对于我们的法学教育从科研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学术对于法学院的教授或者研究所的研究员来讲是终身的事业,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法治的某些节点上重大问题你抓住以后作出的贡献的机会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法学理论某些关键时期的重大贡献也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可以看看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法学堪称法学大家的作出卓越贡献的领军人物,并不是因为他写了20本书,著作甚至比他自己高,也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千篇论文最后他成了大家;虽然你要成大家需要著作,需要论文,需要其方面的条件其实往往在关键的时候抓住了关键的问题讲出了关键的话产生了关键的作用,最后成了大家在现阶段恐怕作为老师,你想有更大的贡献就要关注现实,中国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过程当中有很多大中小的问题,你只要抓住一个问题,产生了应有的影响发挥了应有作用,我认为你就在中国的法学和法制史上留下了你应有的一个痕迹和烙印。现在有很多理论问题我认为都是似是而非,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不见得是系统性的不见得是纯学术性的,但是我认为它的理论价值是非常高的现在都在讲公平、正义,什么叫公平、正义?社会学讲的社会公平、正义和政治学讲的公平、正义以及法学讲的公平、正义是不是一样的?我认为肯定是不同的。比如我们讲法治思维,什么是法治思维?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篇文章特别讲透这个问题的。法治思维和政治思维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法治思维和德治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法治、政治、德治,这三个都有“治”字,三者的共同点在什么地方?区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我们强调思维?法治思维在法学教育当中应该怎么体现?法治思维法学研究当中应该怎么体现?法治思维在解决所谓的维稳问题维权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等问题上怎么体现?法治思维在推进中国的司法改革过程当中怎么体现?是不是政法委管的越多管的面越宽就是法治思维法院能动司法调解是一种法治思维还是政治思维还是什么思维都不是?……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值得研究这些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理论问题概念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楚,会对中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实践产生巨大的作用。

    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最后再次表示感谢,也预祝我们恳谈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在2013年身心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我院客座教授李林研究员2012年12月23日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恳谈会上的讲话。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标题系编者依据内容提炼,未经作者审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