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当前位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四川大学左卫民教授莅临法治中国论坛详解如何展开民事诉讼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2023年6月8日上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律实证研究所所长左卫民教授莅临法治中国论坛,为我校法学院师生作“如何展开民事诉讼的实证研究:以民事程序繁简分流和民事执行难为视角”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剑锋教授主持,郭华教授、邢会强教授、宋志红教授、于文豪教授、刘权教授、李伟副教授、殷秋实副教授,曹建军副教授、刘泊宁助理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的交流研讨。

    1EF8A

    左卫民教授的讲学内容涵盖了实证研究的现状、开展民事诉讼实证研究的原因、法学实证研究的经典案例,以及法学实证研究方法在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和民事执行难化解中的分析应用等部分。

    左卫民教授首先展示了实证研究在除法学外的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趋势,并强调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方面受到普遍性重视。他通过对2019年以及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案例的梳理及讲解,展现学者们具体适用实证研究方法并将其作用于逻辑关系论证的过程,进而点明实证研究方法正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引领一场全新的研究浪潮。

    随后,左卫民教授深入剖析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实质以及法律学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原因和意义。他指出,实证研究的对象是经验、材料和数据,其实质是一种数据研究方法,收集、分析和运用数据是运行该方法的基本过程,其所运用的两大数据分析工具是统计学与机器学习。他以自身主持的审委会讨论案件类型分布考察、审前调解对于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意义考察和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张永健教授主持的物权法领域法系分类考察的三项实证研究实例为例,分别解构了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法学实证研究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突出展现了实证研究方法在法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在下一阶段,左卫民教授聚焦于阐述开展民事诉讼实证研究的价值所在。首先,他指明民事立法与司法实务间存在的差异,开展实证研究有助于准确认识理解此间差异,对于探究民事司法改革效果、找准实务关键节点并准确把握民事司法制度优化方向发挥着积极作用。其次,他强调实证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法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特性,特别体现在实证研究的根本特征也即客观性上,其更注重对实践现象因果关系的客观挖掘与推断,能够有力保障研究过程的精确性和公正性。再者,他通过分析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分析方法的缺憾与不足,进一步强化对实证研究方法所具弥补性功能的论证,并明确提出实证法学可以也应当与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相互补足、相互融合,要着力构建数据、理论与法条相统一的法学研究模式。

    1E062

    接下来,左卫民教授以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为研究范例,详细讲解了以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民事诉讼司法实务问题的基本思路。他首先从学界和实务界对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认识的不同视角出发,确立办案效率和诉讼权利保障两个考量维度,并将改革框架具体划分为五个单独的考察模块:电子诉讼、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独任制和司法确认。随后,他以实证研究方法对改革前后这五个模块在效率提升和权利保障方面的变化分别加以考察,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归纳,结合对各项指标变化的牵涉因素以及其与改革措施间逻辑关系的严谨剖析,得出改革有助于部分领域效率提升且不会显著妨害当事人权利的结论。在前述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左卫民教授进一步提出对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的前瞻性建议,即在效率保障关键领域坚持推进改革,防止过度追求程序简化,树立正确的、事前的纠纷解决观,采用数字化“简法”以简化形式性程序,以及持续增加审判人力资源投入等体系化措施。

    之后,左卫民教授与参加报告的师生就青年学者与法学实证研究以及研究数据准确性保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左卫民教授提出,在实证研究方法中,描述性统计方法的操作难度较小,且易于发掘重要现象,他鼓励青年学者多循此径。实证研究对象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多重检验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尽力保障。参会师生表示,通过左卫民教授的精彩讲授,他们对于法学实证研究方法在法律学科课题攻坚方面的发展及运用前景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和领悟。

    17D25

    林剑锋教授代表学院对左卫民教授的莅临以及长期以来对我院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也对两院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交流表示期待。他提出,在数字交互更为频繁、数据应用更加成熟、智能技术更为发达的新时代,法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更应当在紧密把握和结合新技术、新趋势的前提下开展法学研究,推进法律学科实践,以更加新颖前列的视角看待和研究各领域学科难题。

    本次讲座也是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文/王逸飞

    图/梁玮苏

    审/徐建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