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 商法学研究工作坊第12期举行 师生在线研读《公司宪治论》

    发布时间:2020/04/14

    2020年4月12日下午,商法工作坊2020年第4期(总第12期)在直播平台上以线上交流与讨论的方式举行,此次活动主题是研读《公司宪治论》一书。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邵六益博士作为特邀嘉宾,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周游副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工作坊主要由指导老师引导、发言人展示、成员及其他与会者提问及评价、评议人评议、特邀嘉宾发言、指导老师总结等环节组成。此次线上活动共有60余名校内外师生及业界人士参与讨论。

     

     

    首先,周游副教授作题为“理解公司的千百种面向”的书目导读,并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宪法、行政法等公法的视角来拓宽学习商法的方法论。

     

     

    接着,在发言人展示环节中,我院2018级本科生郭雅菲、孙亭晚,2017级本科生姜恒以及2019级研究生张晓丹、孙依凡依次分享了各自的阅读体会与思考。郭雅菲同学首先简要介绍了本书内容,接着重点从公司发展理论的历史维度阐述了主流契约论存在的不足与本书宪治论提出的三大基础性原则,最后总结了研读本书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张晓丹同学主要探讨了公司宪治的问责原则,她分别从公司语境下不同的问责形式、问责的程序和问题、双重决策体制和公司多重分权四个部分讲述了公司问责制度,并指出在区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角色和定位的基础上,应在公司内部对决策权进行多重分离,从而使决策权在规定的框架内合法正当行使。孙依凡同学详细介绍了本书的协商原则,并从协商原则展开,重点探讨了协商原则下公司决策程序的构建以及股东会如何进行非正式的协商。

    姜恒同学把公司宪治论中的争议原则铺展开来,分别阐述了争议原则的内涵、争议原则的划分以及争议原则为决策提供正当基础的核心理论,并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立场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争议原则的见解和看法。孙亭晚同学主要从四个部分对全书的内容作结,她首先回顾了三大原则的基本关键词,接着讲到平衡公司治理的一些争论,其中重点谈及股东中心主义的重新构建,最后论述了公司宪治框架的目的和实际运用。

     

     

    在线的工作坊成员以及部分与会者也通过直播平台的聊天区等方式向发言人提问,并以扫二维码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发言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随后,我院2017级本科生周嵩、林晟,2018级本科生甘舒心,2019级本科生童升以及2019级研究生臧舒雅五位同学作为评议人,就发言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周嵩同学对郭雅菲同学的发言进行了评议,他认为郭雅菲同学条理分明、表达流畅,同时建议其可以就公司宪治论以政治学角度解构公司这一特点展开些许分析。周嵩同学也对公司宪治论的协商原则与双重决策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臧舒雅同学首先肯定了张晓丹同学的逻辑结构、语速表达、时间控制等方面,同时指出应该将重心从问责的不同维度转向对双重决策体制和分权的介绍上,并且建议从澳洲、美国的公司治理理论出发,联想对我国的公司治理实践有何启示。林晟同学赞许孙依凡同学的发言逻辑清晰、语言流畅,并认为本书提出的协商原则包含了两个面向,即决策主体之间的内部协商和外部意见征求。童升同学认为姜恒同学按照自己理解将公司宪治中争议原则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并提出的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接着对法定派生诉讼适用少的可能原因与实际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甘舒心同学评价孙亭晚同学发言讲解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并提出应该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评价不同立场的股东参与公司事务时的选择和行为。

     

     

    紧接着是嘉宾发言环节。邵六益博士对本书提出了一些犀利的评判。首先,邵六益博士并不认同译序作者对于本书“超越英美法系法经济学”的评价,他认为本书中三个原则其实没有提供更多理解思路,并建议同学们从大陆法系的角度对公司法的理论框架进行理解。随后,邵六益博士主要从“宪治”的概念切入,通过类比国家理论,认为应当研究两个层面的问题,包括公司产生的原因、内部运行机制、协商、决策、争议解决和问责等问题,但是本书忽略了第一个层面,即公司产生的原因,较为遗憾。同时,邵六益博士也指出,由于现代公司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关系问题,本书研究对象是股权分散公司的这一设定,就使得作者分析的有效性和价值大大降低。此外,邵六益博士还分析了宪治中的平等观、问责机制和协商机制与公司治理中相应问题的不同之处。

    之后的自由问答环节由于时间所限,由孙依凡同学、张晓丹同学、郭雅菲同学以文字形式进行了回应。

    最后,在总结发言环节,周游副教授认为阅读本书最重要的价值不在于接纳其结论,而是其研究视角和方法值得商法学人注意。他进而认为,本书“宪治”一词完全可以换做“程式”,以呼应本书主要讨论的程序正当性问题,这也更契合近年来商法公司法研究的主线。

    在线上平台的热烈讨论氛围中,本次商法学研究工作坊顺利结束。

     

    (本次讲座受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专题学术讲座支持计划资助)

     

     

    文/魏思佳 平台操作/刘真、杨茜雅、田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