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一流标准 财经特色——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谈法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8/01/02

    (原文发表于《民主与法制时报》2017年12月28日第191期 第5版,本社记者 邵春雷)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注重结合职业需求安排学生课程、培养法律复合型人才等特色。 

    “我们强调财经特色,不是单纯的财税法特色,而是强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调整的关注,以及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说,中央财经大学(下称“中央财大”)法学教育注重一流标准、财经特色。这里的“财”,指财产,即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经”,指经济,即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与规制。

    目前,中央财大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体系,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作为三大主体学科之一,它的法学教育有何历史渊源及突出特色?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尹飞。

     

    三个阶段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贵校法学教育的历史渊源?

    尹飞:我校创办于1949年11月6日,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我校法学教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经济法教研室。当时,该教研室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尚未单独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其时,主要由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最早的理事之一蔺翠牌教授等,给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讲授《经济法概论》等法律课。

    1995年,时任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甘功仁教授调任我校牵头组建法律系,并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2000年,我校获批经济法硕士点,2004年成立法学院。2007年开始,我校法学学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分别在金融学、财政学下招录金融法、财税法博士研究生。2011年,我校法学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下独立招收、培养民商法、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2014年起独立招收并培养博士后。

    记者:贵校法学教育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显著特点?

    尹飞:我们通常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1994年,是以法学基础课教学为主的初创阶段。

    1995年至2007年,是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学科建设探索积累阶段。该阶段,我院具明确了法律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以财经法学为特色的学科建设、发展路径。在甘功仁教授带领下,学院先后获批经济法、民商法、国际法二级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搭建了法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框架。

    2007年至今,是全面提升法学院办学品牌和影响力、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财经法学为特色的法学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郭锋教授的带领下,我院迅速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一定国际声誉的优秀法学院。2012年,我院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全国58所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成为22所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全国同时具备两个基地的高校共20所)。2012年,入选教育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全国共20所)。2013年,在法学硕士一级学科点下自设金融服务法学(自设)方向,是国内该学科首个法学硕士点。

     

    “四个一流”标准体系

    记者:1995年建系至今,经过20多年发展,贵校法学教育形成了哪些突出特色?

    尹飞:近10年来,我院一直坚持“一流标准、财经特色”,向“一流标准”看齐,朝“一流标准”努力,以“一流标准”指导学院发展。

    首先,治理结构一流。学院发展战略、薪酬制度,由教代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坚持学术与行政分离,学术事务交由全体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议决;人才引进,由全体教师民主投票,学术委员会确定人选,党政联席会核准。比如,招录新教师时,先由相关学科带头人共同面试,然后再由全体专任教师听取试讲并投票,入选者进入下一轮,由学术委员会投票择优录用。评职称也是如此。专任教师一旦获评教授,即成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其次,人才队伍一流。目前,我院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0人;60人拥有博士学位,近50人拥有长期海外访学经历。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北京百人工程、首都十大青年法学家各1人;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3人、青年社科人才2人、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英才”3人。

    再次,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力一流。2012年至2016年,我院发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论文191篇,CLSCI(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论文80篇,获批包括国家级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7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0多部。其中,2016年发表CLSCI论文21篇,列全国第18名。

    另外,人才培养一流,学生就业状况良好、财经特色明显。据保守估计,我校本科招生,生源质量全国排名前十。以今年法学研究生招生为例,报考1284人,报录比接近10:1。就二级学科而言,我校民商法、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等学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等指标名列前茅;全面深入参与金融、不动产、财税等财经领域重要立法工作;智库成果,曾得到李克强、张高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批示。我们开设了经济、管理等课程,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

     

    结合职业需求安排课程

    记者:据了解,大陆法系主要采用通识教育,英美法系主要采用职业教育。贵校的法学教育定位是什么?你们对法学学生的培养和传统法学类“四院五系”高校相比有何不同?

    尹飞:我们的定位是法律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向来注重结合职业需求进行课程安排,培养法律复合型人才。

    在本科生培养中,除按照主流法学院系标准开设法学课程外,还设置了22个学分的经济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在会计、金融、经济管理等课程中,至少选8个学分。

    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尤其注重交叉学科培养。根据财经领域对法治人才的需求确立了公司法务、金融法务、涉外法务、司法法务、政府法务等培养方向,并分别结合学生将来就业岗位需求安排课程。除开设法学基础课程外,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证券法、担保法、公司税收筹划、保险法、票据法等单列课程。今年计划招录的187个硕士研究中,法律硕士(非法学)95人。他们大多有会计、金融等学科背景。这对于发挥财经法学特色大有裨益。

    我校历来高度实践法学,长期开设有案例分析课程。截至目前,全国法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共评选100篇法硕优秀教学案例,我院占8篇。目前,我们给法律硕士研究生开设了24个学分的案例分析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满12个学分。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我校与天津市高院、北京市多家基层法院及金融机构、律所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30多个。连续10年每年选派30多名优秀学生前往天津市高院系统实习5周。

    同时,我们积极实施“法学精英工作坊”计划,实现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效衔接。比如对相关部门法感兴趣的学生,除正常上课外,还可以跟着相应教师深度学习。学生撰写相关论文后,可以在《财经法学》《中财法律评论》《财经法律评论》等刊物发表。

    记者:贵校法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一般都在什么单位就业?

    尹飞: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一方面,社会对具有经济与法律交叉求学背景的人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我校学生就业面广,除法科生传统的就业渠道法检、律所等单位外,更多人选择进入金融、银行、互联网公司等单位工作。  据统计,我校研究生就业单位呈现“七二一”特征,即70%的人去企业或者金融机构从事法务、管理工作,20%的人去法院等传统法律就业岗位工作,10%的人选择出国或升学。本科生升学就业呈现“五二三”特征,即30%的人选择升学深造,20%的人选择出国留学,50%的人参加就业,直接就业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工作。

     

    研究中心 硕果频出

    记者:据贵校官网资料,你们设有国内第一家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除此之外,你们还有哪些研究机构?分别由谁牵头?又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尹飞:我们鼓励学者组建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PPP治理研究院、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互联金融与民间融资研究中心、法和会计制度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由郭锋教授牵头,主要研究证券法、拍卖法、环境金融法等。目前该中心是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出版有《金融服务法评论》《证券法律评论》等刊物,建有曾被中国法学会评为十佳法学网站的“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与美国纽交所、英国金融城等国际金融机构均建立了相关联系,撰写的有关报告曾得到过前总理温家宝的批示。

    PPP治理研究院,由曹富国教授牵头,我校财政学院以及财政部相关专家学者参与组建而成,全面参与了PPP领域各项法规、规章、政策、指引等的制定、修订工作。

    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也是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的秘书处单位,先后组织起草了“民法典合同编不动产合同(建议稿)”以及《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建议稿)》,组织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

    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研究中心,由吴韬教授牵头成立、郭华教授、黄震教授参与组成。其中,吴韬侧重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郭华侧重于金融证券犯罪研究,黄震侧重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吴韬教授关于大数据交易的报告曾得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

    法和会计制度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由王彦超教授牵头成立,主要通过大数据对资本市场、信息公开、法治实践进行统计,再用会计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探析国家每出台一部法律或司法解释,对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有什么影响等。

    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由高秦伟教授牵头成立,目前主要和耶鲁大学等高校合作,侧重于食品安全、城市发展以及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于文豪副教授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曾获得张高丽副总理的批示。

     

    以法治建设需求为导向

    记者: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体制、监察体制改革,这对法学教育会不会有影响?

    尹飞:影响肯定有。但我认为,法学教育以及法治人才培养,不但要面向公检法司等机构,还要面向法律服务市场以及企业。尽管法院、检察院实行员额制以后,传统的法学学生就业市场可能会萎缩,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一方面,政府其他部门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会增加,比如国土、住建、食药、一行三会等,需要大量法治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相关学科背景的法治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法治的发展、市场的规范,企业的风险控制需求日渐凸显,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新经济领域的企业。他们对法务人员乃至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需求会越来越多。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法院、检察院乃至公安部门民商事审判(包括金融审判、反垄断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民事检察(包括公益诉讼)、经济犯罪等领域的案件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案件复杂程度将大大提高,各种新类型案件将层出不穷。这必然使其对懂经济、通管理的高层次法治人才的需求全面升温,例如,监察委、上海金融审判庭这样的机构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