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当前位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18国际经济法制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03

    2018年11月30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商法研究中心“2018国际经济法制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研讨会暨新时代国际经济法制重大问题系列讲座,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6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商研究》何艳副编审受邀主讲,中国政法大学寇丽教授、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廖凡研究员受邀与谈我院肖芳副教授、吴晓丹副教授、院长助理沈健博士、历咏博士、时业伟博士、张金平博士出席研讨,2017级和2018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研讨会由我院副院长、国际商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玉教授主持。

    王克玉教授对受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受尹飞院长委托代表学院对与会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

    何艳副编审从作者、编审与读者三位一体的视角,以国际经济法的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就国际经济法研究领域的“七对问题”进行讲述。对于真问题与假问题之分,由于交流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有些问题对于报刊类杂志是真问题的文章,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可能是伪问题。针对新问题与旧问题之分,学者的研究应当着眼于当下,反映时代特征,但“老问题”由于新视角、新形势的出现也会焕发出青春力量;对于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何艳副编审强调理论研究对国际经济法研究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我国国际经济法理论必须寻求突破和创新,争做“世界学术的贡献者,中国学术的创造者”;关于大问题与小问题,何艳副编审指出学术研究应当在大的问题关怀之下,选择小而具体的题目进行谈论,针对新出现的热点问题,不仅需要宏观梳理,也需要细化和深化;关于主流问题与小众问题的关系,二者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站在不同时间点、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何艳副编审鼓励国际法学者增加与国内法学者的互动,将研究触角深入到国内法领域;对于中国问题和国外问题的关系,何艳副编审强调外国问题的研究除了可以用于比较法,但某些看似无关的问题其实也与我国的发展利益具有重大启示和影响,对此应当引起重视。

    何艳副编审在阐释上述研究范式和写作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国际经济法制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尤其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技术转让、数据跨境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改革或转型等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她指出法注释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显示出较大的局限性,探索新方法、新视角才能使问题的研究产生新的活力。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编审寇丽教授作为与谈人,在主讲人报告的基础上就国际法研究的现状、学术研究的生命力、研究方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从自己的视角对国际经济法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寇丽教授指出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宏大问题有其方向和趋势,但微观和细节问题则是不可复制的。在国际经济法前沿问题眼花缭乱的背景下,避免“前沿泛滥”,应当具有问题意识,深入事物本质,不要浮泛。寇丽教授以当下争端解决机制领域的研究热点、调解公约、基因编辑以及长臂管辖等问题为例,强调回归到国际法问题、本土问题和中国现实中来。对于传统的问题,诸如国际条约的适用等,现实中仍有新问题出现需要研究,文章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基础,建议国际法学的研究者要在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上多下功夫。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编辑廖凡结合自身的研究和编审经历,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写作范式、选题和破题等进行了评析,他强调国际法问题研究要跳出“专业槽”,对于热点问题,既不要回避,也不要刻意追逐。廖凡研究员指出,对于中美贸易冲突下的国际法问题,现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例如关于“301”调查问题,劳工标准的视角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和强制技术转让问题,国际金融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均有很多问题需要挖掘。总之,没有过时的话题,只有没写好的文章。

    互动阶段由沈健博士主持。我院肖芳副教授、吴晓丹副教授、历咏博士、时业伟博士和张金平博士分别就当下研究领域的问题以及研究的视角等跟与会嘉宾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研讨会最后阶段,王克玉教授对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进行了总结,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研讨会受“中央财经大学专题学术讲座项目资助”。

    文/何琴琴 潘冠宇 图/郑正 王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