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涉外法治、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强化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教材建设、教改研究取得新成果。2024年,学院教师1本教材被学校推荐参评“十四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教材入选校级数字化教材建设,4本数字化教材为学院自主支持建设,新出版3本教材;3项学校教改课题、2项学校教学方法研究项目获得立项,4人获得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人才培养成效显现。2名学生论文获评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名教师获评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本年度学院累积获得常规推免指标34个,相比去年继续增长。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均已被拟录取,其中12名学生被外院外校录取。
二、推进基地建设,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全面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2024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央依法治国办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学院与共建单位建立协作沟通机制。邀请实务部门专家参与2024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邀请共建单位和其他实务部门专家、国外学者来校授课、开办讲座等二十余场次。学院学生参加共建单位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仲裁中心执行的“2024年暑期/秋季香港仲裁法律课程”。法学院与财经研究院、维也纳经济大学国际税法研究院于6月举办国际税收协定暑期课程。
加强虚拟仿真建设。2024年9月,开通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金融法虚拟教研室。本年度初步建成中央财经大学涉外金融法治实训平台。
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新文科背景下财经领域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寻”获评2024年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涉外财经法治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
三、坚持实践导向,探索教育培养机制
坚持实践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构建“党建+实践”研学平台。依托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与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学院各教工支部和师生纵向联合支部带领相关学科学生支部与法院、检察院支部结对子,开展党建引领的实践研学活动,促进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的深度融合。2024年,4名学生前往最高人民法院实习,1名学生前往最高人民检察院实习。3名学生获评最高人民优秀实习生。学院与北京金融法院共建“法律研修生”制度。学生有组织、成建制地前往北京金融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基地共建单位与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实习。
法学院学生在学科竞赛和模拟法庭竞赛中取得佳绩。2024年,法学院学生获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三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三等奖、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三等奖、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最佳书状奖、全国法科学生模拟立法大赛一等奖、安嘉杯全国高校家事法模拟法庭大赛亚军等奖项。法学院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仲裁中心承办了第十六届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贸仲中国(内地)赛区预选赛。
文/曹 灿
审/徐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