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主题,总结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交流立德树人心得。副校长栗峥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法学院院长尹飞教授主持会议,今年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重要荣誉的老师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心得以及自己立德树人理念、思路和主要做法,与会教师交流了人才培养经验。副院长刘权、殷秋实、党委副书记徐颖、组织员陈诚以及艾茜、武腾、王叶刚等教授代表、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及部分博士生出席会议。

座谈会伊始,尹飞院长代表学院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栗峥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校之源。长期以来,全院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为国育才使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法治人才,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要法学成果,为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特别提到,一直以来,全院教职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推动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会上,教师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享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025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获得者宋志红教授从“科研为本”“大道至简”“刨根问底”三方面谈教学感悟,提出AI时代教师需以创新科研支撑教学,将复杂知识通俗化,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邢会强教授回顾在中财大18年的成长历程,从科研突破、课程教材建设、社会服务、学术交流、师生相处五个维度,强调将个人学术生涯与学院发展深度融合。
首届“中财好老师”吴韬教授围绕“胸怀国之大者”“敬业爱人”“知行合一”阐述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路径,并表示将继续兼顾教学与实践,为学院专业学位博士点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者沈建峰教授结合参与北京市工会法实施办法修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制定等立法实践,指出法学研究需立足国家法制建设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资深教师张琪副教授和许冰梅副教授分享了在法学院从教多年的体会。刚刚结束贵州财经大学支教工作的艾茜教授结合其支教经历,强调应当牢记中财法学院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青年教师代表范佳慧、王慧群等纷纷表示,作为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一员,将以资深教师为榜样,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成长为合格的法学教育工作者。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尹飞院长在总结中分享了其导师王利明教授对自己的言传身教,系统总结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他指出,全院教师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数字时代法治需求,坚持一流标准、强化财经特色,积极服务国家法治建设与重大战略,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实践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积极投身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要“跳出教学看教学”,合理把握教学与科研辩证关系,育人为本、科研立院,及时将我国法治实践经验、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扎实科研支撑人才培养;要“跳出专业教学看专业教学”,深入挖掘法律制度的价值意蕴,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浸入专业教育,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2018年获批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来,法学院教师团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为遵循,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团队建设成果丰硕:六人次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宋志红教授获评北京市三八红旗手,沈建峰教授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吴韬教授获首批“中财好老师”称号,邢会强教授、杜颖教授的课程在第三轮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中成功入选。
此次会议既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意在搭建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的交流平台,推动教育家精神代代传承。法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更大贡献。
文/杨 威
审/尹 飞 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