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当前位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刘权教授应邀参加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9/15

    2025年8月16日,刘权教授应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提供指导,广东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小包公·法律AI承办。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多地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近40家媒体记者参会。

    本次会议聚焦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在人工智能时代,以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为依托,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路径,对于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是连接二者的关键桥梁。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姜伟会长在研讨会中强调,实验室不仅是技能训练场,更是推动法学教育从理论主导,向问题解决的核心引擎。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深层次法律AI模拟复杂法律型场景,深化法治链全流程实验。满足数字时代的法治人才需求,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刘权教授在第一单元“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经验交流”做与谈发言。在该单元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科技部“智慧司法”技术总师许建峰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彭文华教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实证法学与智慧法治四川省社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左卫民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周围副教授分别就新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与经验。

    刘权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于我们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带来了很大冲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法学,早在2018年就发起成立校级科研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并设立了人工智能与网络法教研室,较早招收研究生,并开设《人工智能与数字法》《区块链与法律政策》《电子商务法》《科技金融》等课程。刘权教授指出,数字时代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建设符合本地本校特色的新文科实验室,实现法律与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培养数字法治复合型人才,促进智能经济创新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此外,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朱义坤教授,广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刘云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袁钢教授,云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国乾教授作为与谈人,围绕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发表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第一单元由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中礼教授担任主持人。

    会议第二单元以“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郑智航教授担任主持人。本单元中,发言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相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申卫星教授,浙江大学智库高端人才、光华法学院孙军工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教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徐珉川副教授,依次就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理论及实践情况展开阐述,带来了前沿的思考与探索。与谈环节中,香港教育大学国家安全与法律教育研究中心总监顾敏康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景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印波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陶斌智教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针对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理论难点与实践痛点发表了独到见解,进一步深化了该议题的讨论。

    此次人工智能+法学实验室建设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新文科背景下法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搭建了坚实的交流平台。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和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关键问题各抒己见,不仅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与前沿的研究成果,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诸多共识。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新文科实验室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践融合中的重要地位,为人工智能时代法学领域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康馨元

    审/徐建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