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2025年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与挂职学者、实习生共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吴韬教授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七批挂职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并发言。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任命吴韬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审判员。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蘅仪作为第十七批法律实习生参加座谈会。


9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与挂职学者、实习生共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加强新时代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会上,张军院长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举措和成效。围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张军院长对挂职学者和实习生提出三方面希望: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政治素质。今年是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五周年。要在实践锻炼中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认真思考如何从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角度、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角度出发,以“如我在诉”意识做实定分止争,积极融入、服务国家和社会治理。要把理论研究同司法实践相结合,结合审判实际思考、体悟我国司法审判制度的中国特色和制度优势,切实坚定“四个自信”。
二是融入审判事业,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业务素质。法学学科的实践性强,任何法律问题都是经济社会问题、实践问题。要保持“半杯”心态,把书上的“法”与实践的“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善于运用案例库、法答网、法官培训网等工具,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锻炼、以审判实践为深化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努力在挂职和实习期间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积极主动广泛参与审判实务,多观察、勤思考,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经历、感受、领悟,为投身法治事业打好基础。
三是强化自我管理,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职业道德素质。司法作风是党的作风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在审判实践中体悟国法、天理、人情有机统一,增强对当事人、人民群众感受的共情能力,坚守为人民司法的情怀。要以在职履责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坚决守住底线、红线,为法律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吴韬教授结合法治人才培养分享了从三方面思考:一是深刻认识交流挂职对提升高校法治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意义,理解最高审判机关接收高校教师交流挂职,是帮助和促进教师端落实实践导向的最有效机制,是落实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的重要举措,把挂职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二是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审判工作中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努力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三是躬身司法实践,通过挂职工作发现中国问题、进一步改善学风文风,争取为构建中国法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最高法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邓修明主持。最高法政治部负责同志介绍挂职学者及实习生工作相关情况,宣布第七批挂职学者任职通知。最高法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往批挂职学者代表及第七批挂职学者、第十七批法律实习生、第二批书记员实习生参加。
文/白龙飞 刘蘅仪
图/孙若丰
审/陈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