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旧版
  • 意见建议信箱
    如果您对学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写邮件至: cufelawyjjy@163.com
    当前位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换换图片 / 正文

    邢会强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再发新作

    发布时间:2022/06/06

    《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上发表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邢会强教授的论文《证券中介机构法律责任配置》。

    该文全文约2万字。该文认为,随着我国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引入了美国学者提出的看门人理论,并以此作为不断加重中介机构责任的理论依据,试图通过严厉的法律责任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看门”职能的实现。但责任轻重亦有限度,如果责任过重,有违“过责相当”原则,将不利于资本市场生态平衡。中介机构法律责任的配置,应考虑分配正义、激励相容、商业逻辑和国家竞争等诸多因素,以实现各方利益均衡。看门人理论与制度存在根本缺陷,应以“追首恶”理论与制度取代之,以合理分配风险,科学配置法律责任,强化“追首恶”与精准打击;在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基础上,限缩连带责任之适用;在区分公开发行市场责任与公开交易市场责任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不同的责任限额,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理性、协调发展。

    本文的创新意义在于:首先,纠正了此前人们关于中介机构责任越重,“看门”效果越好的片面认识,校正了人们对于连带责任功能的错误认识,深入分析了连带责任过度扩张所带来的过度威慑问题,所导致的相关中介服务萎缩、优秀人才离开、不利于投资者理性提升等负面效应,深化了对连带责任的研究。其次,本文打破了人们对来自美国的市场看门人理论的迷思,既分析了国外实践对该理论的有限采纳,也分析了国外实践和相关方面对该理论的反对与抵制,既承认该理论的优势,更指出了该理论的缺陷和弊端,有利于扭转人们对该理论一边倒的盲目支持态度。最后,本文提倡实施符合中国实际的“追首恶”理论,提出了进一步惩治首恶、一追到底、精准打击的建议,有利于从根源上治理我国的财务造假问题。

    目前,邢会强教授正在与金融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对发行人财务造假的大数据监测课题,合作开发对发行人财务造假的大数据监测模型。该课题认为,市场看门人理论是工业时代的理论,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底的美国。囿于当时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力有限,市场看门人理论试图通过中介机构这一枢纽,来管理数量众多的发行人,虽有一定成效,但弊端甚多。在数字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涌现,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力的不足,可以由“机器”来弥补,应该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来监控发行人及其控制者(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来解决“打得狠,但打不准”的问题。

    四年前,邢会强教授即在《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上发表了论文《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造原理与现实选择》。截至目前,邢会强教授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

    15AF6131BE

    根据已有的期刊评价体系的测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在多个期刊排行榜中名列同类期刊首位,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中国社会科学》是我校AAA级学术期刊,是最高级的学术期刊。邢会强教授是我校首届龙马学者特聘教授、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会长。邢会强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再发新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在推进学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新进展。

    分享到: